我國環境監測設備在品種、數量、性能、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工作中的需要。全國大部分監測站的儀器儀表裝備技術含量很低,功能單一,穩定性和可靠性差,亟待更新換代。有關專家認為,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設備生產企業將向兩個方向分化,一類是大型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性企業,一類是一批極其專業化的中小型企業,主要擅長某類技術或精于某種產品或服務,其特點是規模小、人員專、富于經驗。一大批生產企業迅速發展,開始改變我國環境監測領域只靠進口儀器的現狀。同時企業、高校、科研機構、設計單位、金融、市場中介實現溝通與互動,促進規模化生產企業和規模化市場的形成。
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介紹,“十一五”以來,我國對城鎮污水處理、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顯著增加,從政策到投資都帶動了環保產業市場由潛在市場變成現實市場。到2008年底,我國已投資1000多億元,建成了3.63億千瓦的燃煤電廠脫硫機組,截至目前,已經建成1500余家污水處理廠,這些都有力地帶動了環保產業的發展。
劉志全表示,環保產業發展潛力非常大,目前環保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,比如投融資渠道單一;投資結構不合理;產業集中度低;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機制不健全等,需要進一步引導和解決。未來,我國環保產業將重點發展四大領域:一是圍繞循環經濟帶動相關的循環利用,二是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,三是環境
監測儀器和技術,四是環境服務業。